全球廣論2 - 真如老師 第55講 - 2A


【0055〈皈敬頌〉論前皈敬】

今天我們來看一看《四家合註》仁波切的解釋,所以請大家把《四家合註入門》翻到五十二頁。都有書吧?翻到了嗎? [00′20″]
接下來禮敬傳承上師,首先是禮敬教主——佛陀薄伽梵。宗喀巴大師是以「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,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,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,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」這樣一個偈子來禮敬。然後妙音笑大師再註釋說:「俱胝」是什麼呢?就是「不可計數」,就是數目很大的量詞,它是數目中的絕頂,已經沒有比這個更大了。注意!這個俱胝哦,是形容佛陀的善行的,「是說數量的最高單位,就稱為俱胝。」俱胝,是梵文的音譯,在梵文中的最高的數目,過此就沒有其他量詞,這是頂級的。而只用一俱胝、兩俱胝來計算,這裡邊主要是說功德。佛陀的功德多到什麼程度呢?就是用最頂級的數量詞去計算的話,也是沒法計算的,「多到無法計算」。 [01′28″]

【提問1/如華法師:此次講述內容,主要針對廣論哪一段原文?以何方式宣說?】

如《俱胝耳本生》裡邊所說的,俗語中不可計數亦可得俱胝之名,這裡邊就是指這個意思。然後「俱胝耳」是佛世的一位阿羅漢的名字,他的本生傳中也有提到,所以俱胝就是不可稱數的意思。那麼圓滿呢,就是指功德,就是身等,是說導師佛薄伽梵的身圓滿。那麼「俱胝圓滿妙善」,有很多很多的妙善功德,由這樣的福德和智慧兩種資糧所生的佛身,就是二資糧所生所積聚的,或宣法音,名之為果位之身。總而言之,這句話就是說具三十二相、八十隨行好的佛身,就是由福智兩種資糧所出生的。 [02′24″]
那麼還有另一種說法,說「圓滿」就是指意樂圓滿及加行圓滿。注意!意樂圓滿和加行圓滿。意樂圓滿是什麼意思呢?比如說大悲心。加行圓滿,比如說證得無我的智慧等等。因為佛身是從這些圓滿出生的,到達了究竟,所以叫圓滿。那麼「妙善」的意思是什麼呢?因為賜予現前的增上生人天的安樂果位,所以稱為「」;出生究竟的決定勝,成就解脫及一切遍智的果位,所以是「」,也有這種說法。 [03′09″]
接著巴梭法王的註,就是佛陀的身,「為相好所莊嚴,觀之無厭。」就是永遠看不夠,永遠看不夠叫觀之無厭。這是在《四家合註》這個偈子裡邊解釋佛陀的身。 [03′33″]

【提問2:三十二相、八十隨行好是形容法報化三身的哪一種佛身?「圓滿」身功德的兩種種說法如何可以互相貫通理解?】

接著是「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」。有在看書嗎?有在看書嗎?要看哦,或者認真聽哦!不要走神!說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,「無邊」,妙音笑大師的註釋是「無際」。那麼「眾生」,眾生是什麼呢?就是「從前趣生於後」,就是從前生去到後世,所以叫眾生。注意哦!從前生去到後世是什麼意思?就是不會停息的——生有、死有、中有,再生有......,永不停息的這樣一個過程,如果沒有去解決這個生老病死的話。「無邊眾生」,就是指很多眾生、一切有情。「成滿希願」,即是什麼呢?「成滿現前究竟所欲求義」,佛語能夠成滿今生所求的一切希願,今生所求的一切希願哦!聽到這裡,說:「真的嗎?」經典上這樣寫的,可以觀察一下、考慮一下。還有注意!「以及究竟獲得佛陀果位的希願,有這兩種成滿希願的方式。」有這兩種成滿希願的功德,今生的希願和究竟的希願都能圓滿。 [04′56″]
你說:「那我們今生的希願,現在有漸漸在圓滿嗎?」我們可以觀察自己,比如說我們想追隨善知識聽法、我們想要建立學制、僧團的法師譯經,然後大家能夠在一個僧團裡邊好好地聞思修,能夠為善知識所攝受、為善知識所愛護、為善知識所歡喜,然後我們能夠置身於海量的經典之中,再不會因為看不到經典、不知道在哪裡尋求經典而惆悵和痛苦,現在譯經院有很多很多經典,那這是不是今生很多出家人的願望都在圓滿呢?因為為什麼要出家?出家就是想要深入地學習佛陀的教誡,那麼在五大論的學制中,這個願望被強烈地滿足;而且究竟的希願也會滿足。 [05′52″]

【提問3:「成滿無邊眾生」,如果很多出家人的願望都因佛語能在圓滿,哪麼在家的有漸漸在圓滿嗎?】


【提問4/如得法師:老師提的每個問題都再深入研討。(ex:眾生是什麼?佛語能成滿一切希願真的嗎?我們今生的希願有漸漸在圓滿嗎?……)】


【提問5/如得法師:出家人的願望都在圓滿,跟生為廣大的在家人有什麼關係?】

說:成滿希願,如果就單單希求解脫而言,成就解脫就是究竟的希願,在尚未解脫之前,為了解脫所希求的一切,比如說這一生長壽無病啊,和來世的種種啊,比如說想布施的時候能夠布施,富貴呀、健康啊等等,都是現前的希願。所以這個「語」呢,是指應上中下三種根機的語,上等根機的就能夠聽到最上的法,符順各自的心量。注意哦!現在擴大了,「無論對天、龍、藥叉、食香、人」,它已經不僅僅是面對一類有情的問題了,佛陀隨以一音說法,即使他們各自按照各自的語言去理解,也都能理解。所以這是「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」的另一種,就是無論他以什麼形象出現、什麼樣不同的語言,但佛陀說一句話,全部能夠讓他們用各自的語言、理解方式理解到。這是應上中下三種根機語的佛語的功德。 [07′07″]

【提問6/如華法師:老師帶我們認識佛身語意功德,其中引用哪些傳承祖師的說法?他們又是以何觀點對佛陀身語意功德而做宣說?】

接著又到了我問問題的時間了,五十四頁,有看到吧?那個寫著「真師」的,其實是叫真如的弟子,她說:「這就是佛經裡面說的『眾生隨類各得解』嗎?」我每次都特別驚訝地這樣問仁波切。仁波切說:「對、對、對!最主要的,佛陀說法,是調伏所化機的方便,任說何法,都必須利益所化機。」注意!他說法是有目的性的,就是要利益我們!如果沒有利益到所化機的話,說法就毫無意義。比如我們身為善知識說法也是這樣,必須知道符合每位所化機的心量來說法,否則就無法達到利益。 [07′51″]
說到這一點,會不會想到師父呀?他會說:「欸!我好好的,為什麼要皈依?」他就提出他那個心量裡邊出現的東西。還有我說:「欸!為什麼現在不講呢?」還有很多疑問。就是會發現跟你的心有一種真實的互動,在你的緣起點上所提出的疑問,會有一種討論,或者給你一種解答,或者讓你更深入地去思考。 [08′14″]
如果說心量很高,就依很高的起點去說,那很難利益到所化機。因此,要順應上中下三種所化機的心量而說法,佛陀的語功德是這樣解釋的。因為如果他心量很高,你不去按照他的心量的話,也很難達成對他的利益。隨機度化,這是佛語的不可思議呀!「前面『應上中下三機之語』,是妙音笑大師的註。」妙音笑大師這樣理解佛陀語功德。 [08′49″]
之後,巴梭法王也有補註:開示應機之法」,就是他是應機的。「故僅一語」,雖然說一句話,「亦為具足六十或六十四支韻音」,一句話也是具足佛語那種六十韻音或六十四韻音語的功德。那麼什麼是六十或六十四韻音語呢?因為在《四家合註》很長的那一篇(《菩提道次第廣論.四家合註》第六講)都講過了,如果你想再了解,可以再去聽一下。 [09′15″]
好!今天就上到這裡,祝大家聽到佛語的功德之後能夠心生喜悅、心生希求。然後我們再到佛前禮佛的時候,凝視一下佛陀,去想一想:「哎呀!佛陀的身有這樣的功德,佛陀的語有這樣的功德,佛陀的意也有這樣的功德......。」這樣的話,我們在佛前一禮的時候,你的內心一定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產生吧! [09′49″]

【提問7/如華法師:老師為何以四家合註做為我們學習廣論的講述內容?】

【提問8/如華法師:祖師對佛身語意功德,廣泛理路的宣說,不熟悉的我們應如何「如理作意」?】

【提問9/如得法師:這一段文的主要所詮是什麼?(立了什麼宗?)】

【提問10/如得法師:從妙音笑大師到老師,為何如此的闡述?】

【提問11/如得法師:我在聽的時候,內心的相狀是什麼?找出為什麼是這樣的相狀?】